欣闻名酒“百年老店”抢滩江城,不禁窃喜:终于有企业认识到“老”的文化份量了。“百年老店”倚“老”卖“老”的真谛在于,历史文化是一种的经济资源。而历史文化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“老”字。
“老”在文化中是一个有着非凡魅力的词,其语意之奇特,内涵之丰富,令诸多词汇为之逊色。比如说,人们习惯称为人师表者为“老师”,称掌管企业经营大权者为“老板”,称达官贵人为“老爷”(指旧时),称佛门高僧或体坛名将 “老宿”。又比如说,世人往往称船上舵手为“老大”,称办事利落者为“老手”,甚至将精湛的拳法称为“老拳”……其实,也许根本用不着这么掉书袋,只须搬出“生姜还是老的辣”这句妇孺皆知的流行语,就足以体现“老”字特殊而厚重的文化份量了。不过,西甲揣摩,“老”似乎还有更为精深的意蕴。
“老”不仅意味着经验和阅历,还显示出一种气度和境界。如形容年事已高却壮志未减者为“老骥伏枥”,赞美越老干劲越大者为“老马识途”,称道成熟稳重者为“老成持重”等等。至于以不服老名垂青史的老师廉颇和老将黄忠,其胸襟和气概竟使得古往今来的“无数英雄竞折腰”。
“老”也代表着高尚和智慧。君不见,老年作家如过江之鲫,可称得上“老”的只有“巴(金)老”、“冰心老”等,可谓屈指可数;的老年学者不可胜数,但能冠以“老”者也不过“郭(沫若)老”、“季(羡林)老”等,真是廖若星辰;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数不少,然而被尊称为“老”者也仅“董(必武)老”、“谢(觉哉)老”等三五人他们之所以被尊为“老”,与其说是年高,不如说是德劭,更不如说是他们的心智和贡献非常人所能及。
“老”更象征着造化和。且莫说世外高僧即便在自谦时也不忘以“老衲”自居,就是那些呼风唤雨的神话人物,凡称“老”者也皆非等闲之辈:仙道人物中神通的名“太上老君”,喜剧行当奉自己的祖师爷为“老郎神”,神话小说里也有武功和德行出类拔萃的孙悟空敢自称“老孙”。“老风”所及,连动物界也概莫能外,虎豹熊罴同为猛兽,唯有百兽的虎才配以“老”著称,而形象并不怎么看好的鼠硬搭上一个“老”字,恐怕与其位居十二生肖榜首不无干系。
由于“老”是岁月淘出的金,因而越发显得珍贵。发现这个秘密的是文人,于是乎,文学界抛出了《老城市》,影视界拍摄了《老井》。如此看来,在市场竞争几近“白热化”的今天,企业界高扬“老”字号大旗,无疑是明智之举。话说回来,凡事都不是的,“老”字也不乏贬义,也有负面影响或曰不利因素,这正是“老”字号企业之大忌。所忌者何?愚以为要之有四。一忌“倚老卖老”。“老”本是财富,但若将之视作奇货可居,处处摆老资格,对同行中“清于老凤声”的“皱凤”,不屑一顾,那么,浑然不觉中已“老之将至”了。二忌“老气横秋”。“老”本是传统,但一个“老”字号企业如不及时更新观念,创新机制,注入新的活力,一味守“老营”、“啃老本”、“老牛拉破车”,难保不“未老先衰”。三忌“老眼昏花”。“老”本是阅历,可当你这个“老”字号企业在既往的鲜花和掌声面前醉眼朦胧,不能敏锐地洞察商海变幻莫测的风云,捕捉市场稍纵即逝的商机,势必变成“枯藤”、“老树“。四忌“老生常谈”。一个“老”字号企业。
一个“老”字号企业只有做到了“四忌”,才能保持“宝刀不老”,青春常驻,否则,难免日渐“老化”,以至沦落为“垂垂老矣”的“老朽”。到那时,任你“老泪纵横”,也为时晚矣。原更多的人能尊“老”、在重“老”、爱“老”、惜“老”。果如是,则不啻商人之幸、文人之幸,亦国人之幸。